作为中国着名的制造业重镇,江南的富庶创造了大批投资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因而过去几年,常州和无锡一直是一线房企云集拿地的热土。但2014年以来,局面急转直下。
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底,常州市区商品房累计可售余量为794.76万平方米,已形成库存积压的局面。其中,144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住房销量仅占总量的18%,库存占总量的35%。
无锡市也大致如此,住宅存量约为850万平方米,其中高端住宅约为300万平方米。按照正常每年住宅销售500万600万平方米计算,无锡市要消化现有住宅库存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在无锡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洵看来,无锡市场之所以出现“过剩”局面,一是前几年土地供应量过大,新区推地规模增加;二是大规模建设安置房,抑制了商品房价格上涨;三是无锡住房以本地消费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后,轻工业搬出城区,中高端人才的导入较少;此外,受限购限贷政策影响,人们对高端房价值的认可发生变化。
江苏省房地产商会副会长蒋佳平告诉记者,常州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即中高端盘(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库存量大。常州虽然属于三线城市,但从人均GDP、年均住房消化量和人口规模等数据看,常州通常被房企列入投资二线城市。“很多外地房企不太熟悉当地市场,按照二线城市的标准做产品,比如在区域位置偏一些的地方造大平层产品,就产生一定的供需不匹配问题,这样的房子很难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