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有下行风险之际,笔者以为,可借优化社会保障和土地财政,以起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和改善环境等经济火车头。
货币补贴将掀起购房潮
2011年底,住建部表示︰“十二五”末以后,我国住房保障方式将逐步转到货币补贴为主。这意味着政府将从建保障房和廉租房,改为发放货币补贴供居民选择在市场上租房或买房。
货币补贴会节省许多公共资源,因为补贴多少,是按家庭收入当时低于社会生活保障水平的数额来确定的,而传统保障房却让每户年复一年得到全额补贴。在房贷还款每年不变但工资上升的情况下,购房补贴是逐年下降的。并且老年人还能从房子上获得收益,政府在人口老化之下的社保负担会得以减轻。因此于财政而言,货币补贴是最能覆盖全社会、让全民都能圆住房梦的方式。
实施住房货币补贴的困难在于,目前价低而又达到合理标准的住房存量还远远不够。政府可以在离城镇中心较远的地方觅低价地,拍卖给房企,不设底价,但规定成品房须为小单位、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并规定最迟几时建成。
即便如此,在这历史罕见的购房和建房潮中,政府发放补贴金相信也须分批和抽签,好让成品房供应能跟得上需求。确定补贴金的水平、每批发放数量与土地供应量时,须考虑避免大量的低价低端商品房供应过度冲击整个房地产市场。
政府促进市场平稳的基本职能有两方面:首先,中央政府要监控确保土地供应反映“住房存量应紧贴住户总数”的原则,不过多也不过少。政府要维持它对土地供应的控制,例如土地要经重新规划才能改变用途,开发商须向政府缴交新旧用途之间的差价,这差价不归原土地使用权拥有人。其次,土地增值,主要源自经济增长,是全社会的功劳,因此除了自住一套房可以豁免之外,持有房地产而产生的利润应被征收增值税,税率应为50%以上,全国划一。
银行会很乐意向受补户提供房贷,因为部分还款由政府承担了。还款期可以像美国一样长达三十年,以降低每月还款额。为免房贷潮使房贷占银行的总资产比率超标,需让银行将房贷证券化,但应要求银行持续持有该批证券的某个百分比,以杜绝“次贷危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