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城市的记忆,迎泽公园理应榜上有名,从1957年到2016年,这里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幻承载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已然成为地标性的建筑。在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份中,迎泽公园的存在更为太原人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位于太原市中心位置的迎泽公园北起迎泽大街,南至南沙河北沿岸,东起青年路,西至解放南路。夏日来临,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开始涌向公园,休闲纳凉,游山玩水,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美妙时光。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建设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即使有更多的娱乐场所,迎泽公园依旧以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今年,迎泽公园又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造,将拆除部分建筑物,换来的将是大片大片的绿地。而且,本次升级改造,将是公园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届时,将还市民一个惊喜。
从1954年开始,党和政府发动全市人民引排污水、挖湖堆山、叠墙铺路、植树栽花。建园初期有关部门就提出“要把迎泽湖水搞成活的”,公园就以七孔桥为界分为南、北湖。1957年6月1日,迎泽公园基本建设完成,正式售票对外开放。
对于太原人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公园,更是多少年所累积的情怀,是身心的放松,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
作为一座综合性公园,迎泽公园有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体。承载着三晋文化的晋商博物馆,清代建筑藏经阁,堪称“三晋第一泉”的音乐喷泉,具有现在气息的儿童游乐设施,海洋风情的海底世界,美轮美奂的牡丹园、芍药园、杏林园等专业种植园。
在小编的记忆中迎泽公园最大的变化是正门由现代建筑改为了复古气息的门楼,当时每天上下学都能看见一点一滴的变化。
这次的改造将要拆掉商业性的建筑,还绿于民,凸出服务和公益,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做到锦上添花。
事实上,一座公园究竟该如何修建,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使用它的市民,但问题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市民的需求也不同。
“公园还是自然一点好,迎泽公园还是有些乱,没有顺序,特别是儿童游乐园,太过拥挤,重复,小孩子在里面玩耍容易出事。”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园本应是城市的一块净土,我们从这个窗口进入自然,感受水、土地、植物,休憩锻炼或与家人互动,均为了放松。要做到为市民服务,公园不可能完全无商业,如果是纯自然环境,市民去了公园也玩不了多久。但是商业也要维持一个度,此时更多应体现便民。而不是过度商业化让我们的公园公共活动空间缩小、绿化环境退化。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才是迎泽公园最应该有的面目。用绿色的环境美好的景观迎接着一代又一代人,以山的仁爱,水的智慧成为不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