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2013年年初,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到中环路建设会取得如此成就。
主线48.46公里、全线总计104.61公里的长度,数十座(条)大大小小的立交桥、跨线桥、下穿通道、高架路……这样巨大的工程量,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建成投入使用。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一项项建设纪录。如今,这份长长的纪录名单里,又增加了一项——它由这些还未来得及洗去尘土、顾不上恢复疲倦身体、令人钦佩的太原中环路建设者创造。
立体交通大动脉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不断发展对交通产生的强大需求,原来只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拥堵的现象,也蔓延到太原这样的二线城市。
截至2012年底,太原市道路基本上是“十纵十横加两环(外环高速与内环市政路)”的棋盘式格局。总长1770公里的1434条城市道路中,50米以上宽的城市主干道条数58条,长度仅504.5公里。8.6平方米的人均道路面积,远低于国家目前11平方米的标准。道路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太原市交通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国内认同的主、次、支路级配比例是1:2:3.7,而太原市现状路为 1:0.88:1.63。道路结构不合理,造成交通流量在空间分布上过分集中在不堪重负的主、次干路上,特别是东西向主、次干路的表现尤为突出。另外,太原市城市交通快速路网系统未形成,未与主、次干道实现全互通,也造成主路车辆行驶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