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
小程序&&公众号
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 本地楼市 优居原创 数据专栏 国内楼市 土地动态 新房快讯 城市建设 人物专访 商业地产 购房百科 房地产新政

解读三中全会公报:户籍改革或上议程表

2013-11-14 00:00:00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评论


        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昨日闭幕,这次“关键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此次会议是在中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益藩篱日趋固化、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和系统性的部署,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勾勒了蓝图。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农民的利益,强调“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思路上的创新,对今后的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是深化改革、修炼经济增长内功的主要方面。但是,让人有点意外的是,三中全会并没有明确提出取消,或者分期取消城乡户口的隔离问题。长期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户口这个无形的障碍。


  


        户籍壁垒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遗产,尤以京沪等大城市的户口稀缺为代表。壁垒高筑,让多少本该获得正常迁徙的人因为无法得到一个大城市户口而备尝辛酸,饮恨终身。


  


        人们希望获得一张城市户口或者大城市户口,主要是因为户籍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背后是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方方面面的保障和福利。身处大城市,如果没有一张户口,就会遭遇各种不便,看病没法报销,连挂号费都比本地人高出数十元;子女上学要交“赞助费”;买房购车受限制……一张户口纸上承载太多附加值,让人们趋之若鹜。


  


        因此,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员流动的几率大大提高,抨击原有户籍制度违背公民迁徙权利要求、违背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的呼声日盛,成为推动户籍改革最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的标识。


  


        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前夕——《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文章,一度给人们带来巨大期许。结果全会公报并没有提及户籍话题。


  


        笔者认为,由于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原因和现实利益考量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彻底取消带来的后果难为社会现实所能承受,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逐步地改,积小改为大改,为将来彻底打破城乡户籍壁垒,构建全新的保障人员迁徙流动的人口管理制度创造条件。


  


        三中全会公报更多是宏观原则,不会具体到详细政策。虽然没有提户籍等城镇化相关制度改革,但其中提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镇化体制就是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回应,户籍是名,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实。


  


        户籍制度的背后其实就是与之挂钩的公共服务、社会资源等,而目前我国城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较大。正因为此,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放开,就可能出现大量人口短期内向优势资源城市聚集,最终造成已满负荷运转的少数大城市无法承载。户籍制度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还是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因此,要真正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需要对症施策,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更多的人在中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户口的“含金量”相对均等后,户籍制度的改革才能水到渠成。


  


        由于只是政策性公报,不可能在改革措施上制定具体策略,具体改革细则还需要等待日后颁布的具体文件。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化蓝图为现实,既考验中国执政当局,更需求中国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